合作客戶(hù)/
相關(guān)新聞Info
-
> 測量液體表面張力懸滴法介紹
> 質(zhì)量分數對納米流體表面張力、霧化模式的影響
> 3種典型清水劑對不同原油組分界面穩定性、油滴聚并行為的影響(二)
> 氟硅表面活性劑(FSS)水溶液表面張力、發(fā)泡力、乳化力測定(二)
> 通過(guò)3個(gè)小實(shí)驗來(lái)理解水的表面張力
> 如何測量純凈水和硅油、純凈水和乙酸乙酯間的界面張力
> 氣液液微分散體系的微流控制備方法及在稀土離子萃取領(lǐng)域的應用(上)
> 納米乳液的類(lèi)型、制備、粒徑分布、界/表面張力、接觸角和Zeta電位
> 座滴法測量玻璃熔體表面張力裝置、步驟
> 基于表面張力方法判斷物質(zhì)(或材料)的親水性(二)
推薦新聞Info
-
> 納米熔鹽形成機理、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研究(三)
> 納米熔鹽形成機理、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研究(二)
> 納米熔鹽形成機理、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研究(一)
> ?《Nature》論文致謝欄??停撼⒘刻炱降纳锬ぱ芯款嵏残詰?/a>
> Na2CO3溶液與模擬油反應不同時(shí)間后產(chǎn)物的界面張力、剪切黏度(二)
> Na2CO3溶液與模擬油反應不同時(shí)間后產(chǎn)物的界面張力、剪切黏度(一)
> 耐擦刮無(wú)膠消光膜制備方法、高表面張力與收解卷順暢性的平衡(二)
> 耐擦刮無(wú)膠消光膜制備方法、高表面張力與收解卷順暢性的平衡(一)
> 利用超微量天平制備微孔淀粉處理含Cu(II)離子染料廢水
> 不同類(lèi)型的堿、pH值對孤東油田原油界面張力的影響(下)
不同結晶結構的脂肪晶體顆粒界面自組裝行為、儲藏穩定性研究
來(lái)源: 瀏覽 97 次 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25-09-04
摘要:綠色、穩定具有生物安全性的包埋遞送體系是目前食品領(lǐng)域的研究熱點(diǎn)之一。脂肪結晶皮克林乳液因具有易調控顆粒的界面性質(zhì)、制備方式簡(jiǎn)單和可控的消化速率等特點(diǎn)在近年來(lái)引起了研究者們的關(guān)注,但是目前的研究集中在體系的構建上,該乳液的結晶結構與其體外消化和活性物質(zhì)的釋放之間的內在關(guān)系尚不清楚。因此,本論文構建了一系列組成相同但是結晶結構不同的脂肪晶體顆粒(Solid Lipid Particles,SLPs)及脂肪結晶皮克林乳液,并在此基礎上探究SLPs的結晶結構與界面性質(zhì)、顆粒在界面上的組裝和排列行為、皮克林乳液的穩定性以及其體外消化和活性物質(zhì)釋放之間的內在規律,為脂肪結晶皮克林乳液生物活性物質(zhì)遞送體系的構建及應用提供更多的理論指導和數據支撐。
主要研究?jì)热菁敖Y果如下:
1、不同結晶結構的SLPs的構建和界面性質(zhì)研究
選擇全氫化大豆油為脂質(zhì),不同濃度(2 wt.%和4 wt.%)吐溫40(T40)以及酪蛋白鈉(SC)為乳化劑,通過(guò)改變處理溫度(4°C和25°C)制備了一系列組成相同但結晶結構不同的SLPs(2T-4、2T-25、4T-4、4T-25、2SC-4、2SC-25、4SC-4和4SC-25),并探究結晶結構與SLPs的界面性質(zhì)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結果表明,不同處理溫度制備的SLPs的結晶結構及其界面性質(zhì)有所差異。其中,對于2T-4和4T-4體系而言,SLPs的晶型為α型和β型,其形態(tài)為規則的球狀與板條狀,處理溫度增高后,SLPs(2T-25和4T-25)轉變?yōu)棣滦途w的不規則棒狀。對于2SC-4和4SC-4體系而言,SLPs的晶型為α型,形態(tài)為規則球狀,處理溫度增高后,SLPs(2SC-25和4SC-25)中出現了少量的β型晶體,形態(tài)為球狀伴隨少量不規則的多邊形。處理溫度的增高,以上SLPs的接觸角和粒徑(4T體系除外)都增大,界面張力值則減小??梢?jiàn),SLPs中β型晶體含量增多促使了使SLPs的粒徑和疏水性的增大,而α型晶體含量增多會(huì )促使SLPs的粒徑和疏水性減小。
2、脂肪結晶皮克林乳液的儲藏穩定性研究
將具有不同結晶結構的SLPs與玉米油混合后超聲制備得到脂肪結晶皮克林乳液,并對其28天儲藏穩定性進(jìn)行研究。結果表明,所有SLPs均可成功制備出穩定的脂肪結晶皮克林乳液,但是不同體系的乳液的儲藏穩定性有所不同。其中,2SC-4、2SC-25、4SC-4和4SC-25所穩定的乳液在儲藏期內平均粒徑變化不大,具有良好的儲藏穩定性,且儲藏穩定性好于2T-4、2T-25、4T-4、4T-25所穩定的乳液。對于2T-25和4T-25體系而言,其所制備的乳液在儲藏7天后的平均粒徑有所下降,隨后粒徑基本不變;而2T-4和4T-4所穩定的乳液在儲藏7天后平均粒徑顯著(zhù)下降,隨后粒徑基本不變。
3、不同結晶結構的SLPs界面自組裝行為研究
采用耗散石英晶體微量天平(Dissipative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,QCM-D)技術(shù)考察不同結晶結構的SLPs在油-水界面的吸附組裝行為及其對界面膜力學(xué)性能的影響規律。SLPs在界面上堆積地越疏松、SLPs形態(tài)上的差異越大,所形成的界面膜的越厚。并且,SLPs在界面上的堆積程度受到SLPs的粒徑、親水性以及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之間的共同影響。其中,對于2T體系的SLPs而言,大尺寸的不規則的β型SLPs(2T-25)傾向于在界面上疏松地堆積從而形成更厚的界面膜。對于4T體系的SLPs而言,大尺寸的不規則的β型SLPs(4T-25)雖然在界面上堆積的更加疏松,但是4T-4體系中含量相近的α的球狀顆粒和β的板條狀顆粒之間的形態(tài)差異過(guò)大,因而所形成的界面膜更軟和更厚。對于2SC體系的SLPs而言,大顆粒(2SC-25)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強,在界面上堆積地更緊密,所形成的界面膜更薄并且具有一定的剛性結構。對于4SC體系的SLPs而言,顆粒接觸角接近70°親水性較強,當沖水洗脫時(shí)親水性更強的顆粒(4SC-25)容易從界面解吸,在界面上的堆積比較疏松,所形成的界面膜更軟更厚。
4、脂肪結晶皮克林乳液的體外消化和釋放行為研究
以姜黃素為模型,研究了不同結晶結構的SLPs形成的脂肪結晶皮克林乳液的體外消化和姜黃素的釋放規律。結果表明,T40-SLPs形成的乳液在胃中較為穩定,而SCSLPs形成的乳液在胃消化后粒徑顯著(zhù)增大并且出現破乳現象。在小腸消化中,T40-SLPs乳液中β型板條狀和α型球狀或者β型棒狀堆積所形成的界面容易被破壞,從而使得脂肪酸以及姜黃素釋放量均高于SC-SLPs體系乳液的。
隨著(zhù)SLPs處理溫度的增高,2TSLPs體系的乳液在小腸中消化的脂肪酸釋放速率和釋放量均減小,姜黃素的生物可及性也減小,但其釋放量卻增大,而4T-SLPs乳液脂肪酸的釋放量和釋放速率、姜黃素的生物可及性及釋放量均無(wú)顯著(zhù)性變化。隨著(zhù)SLPs處理溫度的增高,2SC-SLPs脂肪酸的釋放量和釋放速率、姜黃素的生物可及性及釋放量均增大,而4SC-SLPs乳液脂肪酸的釋放量和釋放速率、姜黃素的生物可及性及釋放量均減小。